超华科技论坛 超华科技5亿募投项目7年未完工 实控人套现75亿股价4年跌逾七成

用户投稿 5 0

超华科技5亿募投项目7年未完工 实控人套现75亿股价4年跌逾七成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

超华科技论坛 超华科技5亿募投项目7年未完工 实控人套现75亿股价4年跌逾七成

坚持“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战略的超华科技(002288.SZ)面临较大的机构经营危机。

今年上半年,超华科技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再度双降,未能走出上年业绩下滑的阴影。去年,公司实现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26.34%。

超华科技于2009年登陆深交所,上市之后业绩起色不大。2014年以前,净利润在0.35亿元左右徘徊,2014年至201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连亏三年,2017年意外扭亏为盈,去年开始,净利润接连下降。

上市以来,超华科技实施了三次定增募资,不过多个募投项目变更,不少项目未达到预期。

令人意外的是,频繁募资之后,超华科技仍存在较大偿债压力。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只有1.27亿元,一年内需偿还的债务为6.29亿元,即便不考虑资产受限情况,公司也存在流动性压力。

经营业绩欠佳,实控人减持套现不手软。据长江商报记者初步统计,2012年至今,超华科技实控人之一的梁俊丰已经通过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累计套现7.50亿元。上市之初,梁俊丰的持股比为45.35%,如今只剩下9.22%。前晚,梁俊丰再次宣布继续减持,而梁俊丰曾因违规减持而两次被监管部门处罚。

此外,去年以来,超华科技另一名实控人梁健锋大肆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目前,其质押率高达99.50%。

二级市场上,近4年来,超华科技的股价累计已经下跌了75%,梁健峰面临不小的被平仓风险。

频繁并购营收净利双降

超华科技的盈利能力并无明显改善迹象。

今年一季度,超华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50%,净利润为197.8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7.14%。今年上半年,超华科技实现营业收入7.10亿元,同比微降0.17%,净利润0.32亿元,同比下降11.39%。

对比发现,二季度,营业收入有缓慢增长,但仍低于去年同期,净利润环比也有明显增长,同业低于去年同期。

超华科技成立于2004年,2009年9月3日在中小板挂牌交易。上市之后,公司经营业绩一直不佳,近几年更是出现明显滑坡。

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超华科技的营业收入从1.93亿元增长至6.93亿元,而净利润从0.32亿元增长至0.43亿元,净利润基本上没什么增长。

2012年之后,超华科技的业绩就难看多了。

2013年至2016年,其营业收入为9.30亿元、11.99亿元、10.48亿元、10.30亿元,2015年、2016年接连下降。同期净利润为0.37亿元、0.05亿元、—1.63亿元、—0.78亿元,2014年为微利,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亏损,公司已经处于退市边缘。实际上,2014年至2016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合计亏损2.74亿元。

2017年,是神奇的一年。这一年,超华科技营业收入达到14.39亿元,同比增长39.86%,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160.45%,成功扭亏为盈。

不过,这样的经营形势似乎是昙花一现,去年超华科技再度迎来业绩下滑。去年,其实现营业收入13.93亿元,同比下降3.14%,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26.34%。

为了提振盈利能力,超华科技也曾积极作为。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11年以来,超华科技相继实施了对广州三祥多层电路有限公司、梅县超华电子绝缘材料有限公司、惠州合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梅州泰华电路板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收购,交易价格约为5亿元。其中,在以1.8亿元完成对贝尔信增资获取20%股权后,去年,公司曾试图耗资12.40亿元收购剩下的80%股权,最终以失败告终,原因是贝尔信业绩爽约、控股股东涉嫌合同诈骗被警方立案调查。

频频实施并购后,超华科技业绩依旧不佳,也与收购标的业绩不佳有关。以2017年为例,贝尔信股东原本承诺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实际亏损5179.63万元,超华科技原本应收到的2.72亿元补偿款迟迟不能到位。

其他标的业绩也不佳。2018年年报显示,其并表的13家子公司中,有10家亏损,其中亏损前两名就是此前收购的广州泰华多层电路、梅州泰华电路板,二者合计亏损接近1900万元。

股权融资15亿流动性依旧不足

经营业绩欠佳,流动性已经不足,超华科技再度筹划定增募资。

今年3月,超华科技启动定增。根据预案,公司拟向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机构等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86万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1.07亿元。本次定增将用于年产120万平方米印制电路板(含FPC)建设项目、年产600万张高端芯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超华科技称,此次募资是为了加快扩产项目进度,完善电子基材产业布局,丰富公司产品线,提升盈利能力。在今年半年报中,公司还表示,正加速推进“年产8000吨高精度电子铜箔工程(二期)项目”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预计年内将实现投产,投产后公司铜箔产能合计将超2万吨,名列行业前茅。

按照超华科技规划,系列项目实施,公司将新增FPC、高频覆铜板等产品生产能力,使得公司线路板、覆铜板“刚柔并济”、铜箔“一薄一厚”的优势更加突出。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上市以来,超华科技曾实施三次股权融资,除了IPO融资外,2012年、2015年,公司相继通过定增融资,加上IPO融资,公司合计通过股权融资的金额达到14.70亿元。

其中,2012年的募投项目中,年产8000吨高精度电子铜箔工程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然而,2013年5月,公司变更这一募投项目,所募资金用于收购惠州合正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和设立全资子公司梅州超华数控科技有限公司项目。

2014年底,上述暂停的募投项目重启。此番折腾,导致募投项目延2年。截至去年底,该项目投资进度为89.47%,7年过去了,仍未完成。而收购的惠州合正及其技术改造升级项目也未达到预期。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14.70亿元股权融资中,至少有6.83亿元被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然而,目前,超华科技的流动性已经较为紧张。

截至今年6月末,超华科技短期债务为6.29亿元,而货币资金只有1.27亿元。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原本流动性不足,超华科技的预付款却大幅增加。今年6月末,公司预付款1.9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0.67亿元增加1.25亿元,几乎翻了两倍。

实控人密集减持套现

危难之际,实控人兄弟不是相互携手共度难关,而是分道扬镳,清仓退出。

超华科技的实控人为梁俊丰、梁健峰兄弟。上市之初,梁俊丰持股比为45.35%、梁健峰的持股比为34.21%。截至今年6月末,梁健峰持股比为18.43%(股权融资因素,摊薄),而梁俊丰的持股比仅为9.22%,不到梁健峰的一半。

梁俊丰的持股比大举减少源于其大肆减持。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从2012年10月开始,梁俊丰大举实施减持套现计划。

具体为,2012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的一周时间内,梁俊丰减持了1600万股,一口气套现1.84亿元。这是梁俊丰的第一轮减持。

第二轮减持发生在2013年,梁俊丰分别在5月、8月减持750万股、1000万股,合计套现1.5亿元。

梁俊丰进行的第三轮减持是在2016年。这年8月3日、9月7日及8日,3个交易日,梁俊丰合计减持2200万股,减持均价为12元/股,套现2.64亿元。

梁俊丰的第四轮减持是在去年去年底至今年5月,这期间,共计减持3010万股,合计套现1.5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25日,因梁俊丰进行高比例股权质押,其质押的股权触及平仓线而未采采取补充质押等挽救措施,其232.40万股被强制平仓。

综上所述,2012年以来,梁俊丰通过在二级市场减持,共计套现7.49亿元。

这还没有完。8月5日晚,梁俊丰披露了其第五轮减持套现计划。即在未来6个月,拟减持不超过5589.86万股,约占总股本的6%。

如果以昨日收盘价4.32元/股计算,此轮减持,梁俊丰将至少套现2.41亿元。一旦顺利实施,梁俊丰将合计套现约10亿元。

除了实控人梁俊丰密集进行减持套现外,持股14.03%的二股东常州京控泰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也披露了减持计划。今年2月,其披露拟减持6%的股权,截至目前,其仅减持931.60万股,仅占总股本的1%,套现0.60亿元。

实控人梁俊丰大举减持之时,超华科技的股价一路下跌。截至昨日收盘,其股价已经跌入谷底,较4年前的17.75元/股,累计跌幅已达75.66%。

官司缠身、大股东股份被冻结、二股东拟套现离场,这家公司有多危险?

本报记者 矫月 见习记者 张军兵

涉诉事项10余件、涉诉金额高达4亿元、控股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2月18日晚间,超华科技连发重大诉讼事项、股份质押冻结等重要公告,透露出控股股东及公司最近“缺钱不好过”的实况。

控股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且质押比例高

在控股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及轮候冻结的公告中,超华科技称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梁健锋所持的公司股份被司法冻结数量约6972.3万股,轮候冻结数量约1.4亿股,其累计被冻结股份数量为1.72亿股,占其所持股份100%,占公司总股本18.43%。

关于此次控股股东梁健锋股份被司法冻结的原因,超华科技在重大诉讼事项公告中披露,梁健锋曾在2017年6月与原告赵继增签署2亿元的《借款合同》,期限一年。但截至2020年12月底,梁健锋仍有本金、违约金、部分利息尚未偿还。赵继增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故提起诉讼。

此案涉诉金额包括本金2亿元及部分利息、违约金、律师费1.073亿元,如今案件所处诉讼阶段为一审裁定驳回起诉,原告上诉阶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具体驳回原因,超华科技在当晚《关于对广东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的整改报告》中提示,2021年11月16日,法院经审查认为,该案不属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裁定驳回原告赵继增的起诉。

“由于本案涉及归于民间借贷类型的案件,如若此次借贷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情形,或被告能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会出现‘裁定驳回起诉’的情形。由此可认为本案赵继增满足在主体资格和/或资金来源上不合法规规定,因此一审裁定驳回起诉。”广东圣马律师事务所主任田勇律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田勇律师认为,虽然此案一审裁定驳回起诉,但并非意味着被告梁健锋官司就赢了,原告赵继增应该会有下一步动作。如果确定原告银行流水、无虚假,被告仍担有一定归还责任。对于如何厘定上市公司担保责任,仍需要进一步全面查明具体案情才可分析、判断。

此外,超华科技在公告中还称,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发生其他尚未披露的诉讼事项11宗,涉及总金额合计1.3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8.78%。如若加上此次赵继增诉讼案件,涉及总金额合计高达4.46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控股股东梁健锋此前已质押13736.3万股,占其所持股份79.99%,占公司总股本14.74%。

“此次控股股东股份被轮候冻结并达到100%,说明其存在债权人多、诉讼多的情形。这对公司股价、形象会具有较负面影响,公司当严格内控、合法经营管理。”田勇律师如是说。

公司曾向控股股东募资,草人救火?

在控股股东负债累累、官司缠身的同时,超华科技同样也面临资金极度紧张的公司经营风险。去年12月14日,超华科技曾连发《关于终止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公告》《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等多则公告引来市场关注。

超华科技曾在2020年拟向不超过35名的特定投资者募集18亿元,但公司最终因“内外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等因素而终止方案。而在新发布的2021年募资方案中,公司募资对象变成了仅为公司控股股东梁健锋控制的深圳昶轩科技有限公司单一对象,募资资金不超过7.22亿元,且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公司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由此可看出,超华科技从2020年募资18亿元的扩产计划到如今只向控股股东募集7.22亿元用于还债,资金运营问题俨然成为了超华科技经营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今,控股股东梁健锋涉及多起诉讼纠纷且股份高比例被质押,此次募资或存在再次失败的风险。”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超华科技资产负债率为52.91%,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有息负债合计金额达到12.12亿元。超华科技表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后,可以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有效缓解偿债风险。

另一方面,记者梳理财报发现,截至2021年9月30日,超华科技的货币资金从2021年年初的1.38亿元已缩减至5041万元。在资产负债方面,除超华科技在公告中提示的12.12亿元的所有借款及负债外,其应付账款及票据仍有5.44亿元,同样也是不小的数目。

第二大股东早已谋划减持,什么信号?

或因公司及控股股东资金紧张、负债高等原因,超华科技第二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已开始加速离场。

1月7日,超华科技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常州恒汇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及其一致行动人第四大股东西藏五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视市场情况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589.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6%)。

值得注意的是,常州恒汇早在2020年4月和11月连续披露了减持股份不超公司总股本6%的减持计划,且其每次减持计划期限届满后,都会紧接着发布下次减持计划。从2021年6月开始,常州恒汇的一致行动人第四大股东西藏五维也同样加入减持队伍,准备“套现”走人。

据2020年一季报显示,常州恒汇仍持有公司总股本13.43%。如今,常州恒汇仅持有公司总股本8.65%;西藏五维也从最初1.96%的持股比例下滑至如今的1.35%。

“重要股东出现减持动作对二级市场大概率是承压的,重要股东一旦出现大于5%比例甚至是‘清仓减持’抽身走人的减持行为,会释放出股东对公司未来经营或存在一定担忧的信号,各中小投资者对此尤需警惕。”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向记者表示。

(编辑 李波 白宝玉)

相关问答

昆山家装建材市场

5路到好家居、121、102、15路到亿丰装饰城,106、7路等到港龙建材昆山建材市场啊主要有这几个昆山港龙建材市场、红星美凯龙、好家居现在升级成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